摘要:而VOCs是臭氧前体物,控制住了VOCs,就等于掐住了臭氧污染的脖子。 ...
对前期已经通报的问题,实施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第三条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合法原则、合理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对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在案卷中附具理由。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以裁量规则和基准为指导,全面调取有关违法行为和情节的证据。(十三)经营活动中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超标幅度在1分贝以内,责令限期改正后及时改正的。(四)环境违法行为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的。
实施了两个以上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若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牵连关系的,应当选择处罚较重的违法行为予以认定,并给予处罚。制定裁量规则和基准,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行为构成要素和违法情节,科学设定裁量因子和运算规则,实现裁量额度与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相匹配,体现过罚相当的处罚原则。SO2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其中,太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其中,主要江河水质状况方面,1-6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白洋淀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PM10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与去年同期相比,巢湖和洱海水质有所好转,滇池水质有所下降,太湖、丹江口水库和白洋淀水质无明显变化。空气环境方面,1-6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海口、拉萨、珠海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19个湖(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7.4%。NO2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8%近日,重庆市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编写的《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出炉。中型企业257家,占18.18%。
《报告》显示,2019年,重庆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2.82亿元,同比增长13.57%,连续4年以平均约20%的速度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以2019年度重庆市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总体状况、细分领域发展状况、各区县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和重庆市上市环保企业发展情况做了分析介绍。
技术创新方面,2019年,重庆环保企业技术创新共427件,按技术开发类型划分,原始创新占59.95%,集成创新占24.82%,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5.22%。从营收占比来看,77.35%的产业营收集中于数量占比3.61%的大型企业,呈现出全市环保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少、产出贡献大的特点。
全市环保产业营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032.82亿元。其中,环保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67.47亿元,占6.54%,同比增长37.39%。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品及服务业营业收入约381.96亿元,占36.98%,同比增长13.15%。重庆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分布方面,列入2019年度统计分析的1414家环保企业中,共有大型企业51家,占3.61%。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298.24亿元,占28.88%,同比增长31.31%。微型企业659家,占46.61%。
节能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141.75亿元,占13.72%,同比下降18.83%。据了解,2015年-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19.67%,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环保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知名产品,建设了一批优势明显、特点突出的环保型工业园区,实现了《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节能服务业营业收入约143.39亿元,占13.88%,同比增长18.54%。2019年,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小型企业447家,占31.61%重庆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分布方面,列入2019年度统计分析的1414家环保企业中,共有大型企业51家,占3.61%。
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298.24亿元,占28.88%,同比增长31.31%。从营收占比来看,77.35%的产业营收集中于数量占比3.61%的大型企业,呈现出全市环保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少、产出贡献大的特点。全市环保产业营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032.82亿元。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品及服务业营业收入约381.96亿元,占36.98%,同比增长13.15%。
小型企业447家,占31.61%。中型企业257家,占18.18%。
《报告》以2019年度重庆市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总体状况、细分领域发展状况、各区县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和重庆市上市环保企业发展情况做了分析介绍。微型企业659家,占46.61%。
其中,环保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67.47亿元,占6.54%,同比增长37.39%。节能服务业营业收入约143.39亿元,占13.88%,同比增长18.54%。
《报告》显示,2019年,重庆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2.82亿元,同比增长13.57%,连续4年以平均约20%的速度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了解,2015年-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19.67%,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环保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知名产品,建设了一批优势明显、特点突出的环保型工业园区,实现了《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近日,重庆市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编写的《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出炉。2019年,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节能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141.75亿元,占13.72%,同比下降18.83%。技术创新方面,2019年,重庆环保企业技术创新共427件,按技术开发类型划分,原始创新占59.95%,集成创新占24.82%,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5.22%
GIS系列产品研发过程中,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成功研发和生产打破了国外在关键技术上的封锁和制约,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无氟环保电力设备开发,是电气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随着国家高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最后一项型式试验通过,由平高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自主设计开发的126kV无氟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126kV无氟环保型GIS)宣告研制成功。同时,设备采用铝合金壳体,具有重量轻、防腐性能好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降低加工制造成本。